热线电话:15991982989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就职典范

就业为何不如“吃低保”

来源:猎头网 时间:2020-12-18 作者:猎头网 浏览量:

  和许多困难家庭一样,重庆沙坪坝区天星桥街道的老况,一家三口的生存是他肩上沉重的压力。他好不容易找到一家三星级酒店从事服务工作,但每月收入却只有500元,除开交通、吃饭等成本,所剩无几;他于是辞了工作,一家三口申请"吃低保",按重庆每人195元/月的标准,一家人每月的低保金达585元,不仅比上班的收入高,而且这是没有成本的"净收入",老况由此彻底放弃了找工作的念头,以低保度日。 

  近日在成都、重庆、西安等地调查发现,像老况这种有劳动能力而不愿就业的"低保户"较为普遍,就业不如"吃低保"成了一个令人尴尬的现象。

  专家指出,我国城市低保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为困难群众提供了有效的物质帮助,促进了社会和谐。但是,由于贫困群体就业竞争力弱、社会最低工资标准偏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促使困难群众"愿吃低保不就业"。 

  "低保户"主体年富力强

  与传统的孤寡老人、残疾人和慢性病人等丧失劳动力的救济对象不同,近年来,有劳动力的无业失业人员已经成为"低保户"的主体,约占总数的40%至50%左右,在一些老工业城市,这一比例更高。 

  46岁的杨明自2003年从重庆一工厂下岗后,一家三口全吃低保。3年多来,他参加了无数的招聘会,却一直找不到工作,别人要么嫌他年纪大,要么嫌他只有初中毕业。年富力强的他说:"我也不想吃低保,但现在的社会根本不需要我们这些‘4050’人员;大学生都找不到工作,何况我们?" 

  西安相关部门的调查表明,低保户家庭是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到70.3%,小学文化程度的占到35.7%,文化水平低限制了他们的就业取向,就业渠道和空间都很小,劳动技能又少,只能从事简单劳动。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孙立平指出,目前的下岗和失业者,事实上是社会中的被淘汰者,他们已经成为被甩到社会结构之外的一个群体。由于年龄偏大、文化偏低,新的就业机会主要是提供给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的。即使有新的经济增长来临,即使国有企业的改革搞好了,他们的状况也难有根本改变。对于他们中的大多数来说,第一,回到社会的主导产业中去几乎没有可能;第二,在目前的体制下,回到原来那种稳定的就业体制中去也没有可能;第三,朝阳产业不会给他们提供太多就业机会。

  最低工资标准低就业不如"吃低保" 

  近年来,各地多次提高低保金标准,成都、重庆、西安主城区的低保金标准已达到了每人200元/月左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如果按一家三口吃低保计算,将有600元/月的收入。而在西安主城区的最低工资也只有490元/月,再加上"低保户"可享受教育、医疗、住房等优惠政策,使低保成了"香饽饽",吸引力明显比就业强。 

  成都、重庆的一些街道社区每周都举办针对低保对象的现场招聘会,提供保安、营业员、清洁工、家政服务等岗位,但不少"低保户"都嫌工资太低,不愿意就业。重庆一名社区干部告诉我们,自己每周都带"低保户"去参加招聘会,常常是无人愿意签约,一些看起来相当不错的工作,"低保户"也不愿意去,总是找各种理由推辞。 

  有关专家指出,由于我国近期内劳动力无限供给的现状是无法改变的,劳动力供大于求将持续较长一段时间,但是,不能成为压低社会最低工资标准的借口。特别是有些地方政府甚至将低工资作为吸引投资办厂的"竞争优势",这是一种恶化就业环境的短视行为。应鼓励工会(或职工代表)代表职工与企业就劳动报酬、工作条件等问题,经协商订立书面协议。政府、工会、雇主协会三方协商,实现雇主和雇员的社会伙伴关系。 

  弱势群体需要特殊的就业援助 

  专家学者、社区工作者普遍认为,积极扩大就业和再就业是增加居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如果没有充分而稳定的就业,"低保户"将无法改变吃低保的命运
  调查发现,低保户家庭与就业率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低保户家庭就业率比平均数低了4个百分点左右,他们大多由于家庭主要支撑者失业或无业而造成贫困。陕西钢铁厂是西安首批破产国有企业,没破产前有20户吃低保,上个世纪90年代末工厂破产后,低保户猛增到860多户;2003年企业重组,部分人员重新上岗,一下就有600户主动退出了低保。 

  专家建议,低保户是一个特殊的困难群体,需要特殊的就业援助。针对他们文化偏低、年龄偏大、技能单一的特点,应多开发公益性的岗位,落实企业增加就业岗位、加强就业培训的财税、信贷等有关优惠政策。 

  孙立平认为,可以考虑以家庭为单位就业,提倡在夫妻双方中有一人就业,一人持家。假如,按照最理想的状态,全部家庭都实行夫妻一人就业,就业人口就可以减少近一半,这样就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劳动力过剩和就业压力的问题。 

  社区干部说,对于"低保户"来讲,只要就业一个人,就可以救活一家人。重庆沙坪坝区2005年以来,提出"每一个贫困家庭至少有一个人就业"的口号,探索分类帮扶就业机制,将困难家庭成员按照就业能力等级、就业愿望、就业技能,分为"ABCDE"5类就业模式,进行有针对性的分类帮扶指导:A类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的人员,及时推荐其就业;B类有就业能力和愿望但无就业技能的人员,采取有针对性的培训,再解决就业;C类就业能力等级低,身体状况差的人员,结合具体情况,通过灵活就业、弹性就业等方式,保证其有稳定收入;D类有就业能力但无就业愿望的人员,先帮助转变观念,再推荐就业;E类无就业能力的人员,由帮扶人员协助其依法享受政策性扶持。通过这一模式,沙坪坝区已帮助65%的贫困家庭实现了就业和再就业。 

  目前,"就业不如吃低保"的问题引起了各地的重视,不少地方都在探求破解这一怪圈。重庆江北区近年来推出"就业补贴",就业收入达到300元至400元,按收入的20%给予补贴;就业收入达到401元至500元,按收入的15%给予补贴;收入超过800元,则不再享受就业补贴。这一政策不仅减少了低保资金支出,减小了财政压力,而且调动了低保户的就业积极性。(完)

分享到:
相关推荐
暂无相关推荐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Copyright C 2009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西安优才猎聘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陕ICP备2023003452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1102000469号

地址: EMAIL:admin@admin.com

Powered by 55299.net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