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15991982989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职聘指数

珠三角:传统行业遇阻力,新兴产业迎新机

来源:猎头网 时间:2020-12-18 作者:猎头网 浏览量:

——2012年7月招聘指数珠三角篇


从"用工荒"到"倒闭潮"再到"返乡潮"……似乎2012年的市场环境并不太平。在2012年新一轮的求职高峰来临之前,国内最大的外来工聚集地——珠三角地区的才市情况如何呢?据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人力资源服务供应商找工作网(www.66366.net)发布的最新招聘指数的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7月,珠三角地区的网上发布职位数共计40余万个,与2011年7月相比上涨了2.4%。
  
细分到每个行业来看,排在珠三角地区热门行业之首的是服装/纺织/皮革业,据2012年7月的招聘指数统计数据显示,该行业的网上发布职位数为3万余个,占珠三角地区所有行业职位总数的8.8%。排在第二和第三位的分别是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行业和互联网/电子商务行业。(见表1)
  

表1:珠三角地区网上发布职位数Top10行业

数据来源:找工作网


服装外贸亮"红灯",中小企业压力大

运动服装巨头阿迪达斯决定关闭其在华的唯一一家直属工厂,大批美企被传撤离珠三角……近日,一连串新闻报道让人越发明显地感受到国内中小服装制造企业所面临的困难。
  
即使服装/纺织/皮革行业是珠三角地区最热门的行业,但是在外部订单减少、内部各项成本上升的压力下,业内的许多企业还是减少了对人才的需求数量。据找工作网(www.66366.net)招聘指数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7月,珠三角地区的服装/纺织/皮革行业的网上发布职位数为3万余个,与去年同期相比下跌了1.2%。

  在国际市场出现波动时,一些过分依赖服装加工贸易的中小企业更加备受煎熬。据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7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为238.89亿美元,同比减少8.1%。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目前国际消费市场持续疲软,外围经济不确定性增加,外贸形势短期内难有明显起色。

  面对各方面成本上涨以及招工难等现实问题,企业应该怎样应对?社科院中小企业研究中心主任陈乃醒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企业的出路只有一条——即进行技术投入,提高劳动生产率,用技术来替代劳动力。当然,提高技术水平光靠企业还不行,从政策角度看,当前稳增长应重视技术升级和设备改造,制定一套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的政策体系,并要加大教育投入,提高劳动者素质。此外,企业还应从加强管理入手降低成本。
  

房地产整体趋缓,商业地产热促新机

  自去年国家实行了堪称史上最严厉的调控政策以来,房地产业受到的冲击至今依然存在。据找工作网(www.66366.net)招聘指数的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7月,珠三角地区房地产开发行业的网上发布职位数为1万余个,较去年同期相比有一定的下滑,同比下降9.5%。在珠三角地区,广州、深圳两地企业发布的房地产类相关职位数所占比重最大,可两地的房地产人才需求同比却分别下降了14.2%、10.0%;但令人欣喜的是,7月份中山市的房地产人才需求反弹,同比上涨8%;而在东莞、佛山两地,也都出现逆势反弹,同比分别上涨4.9%和0.6%。

据广东省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广东商品住宅累计完成开发投资1542.84亿元,增长8.9%,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23.9个百分点,商品住宅整体投资增幅明显回落。相比之下,同期全省商业营业用房投资势头强劲,累计完成投资216.56亿元,同比增长23.4%。在楼市还未回暖的大背景下,标榜"不限购、不限贷"的商业地产投资逆势持续兴旺,保持较快增长。可见作为房控政策下的"遗珠",商业地产被视作是新的投资热点,正逐渐给房地产业带去新的生机,这也将会带动房地产人才市场的新一轮需求。
  
  截止至2012年8月14日,在找工作网职位搜索器中以"房地产"为关键字进行搜索,近两个月内全国的网上发布职位有10万余个。其中,来自珠三角地区的约为2万个,尤以广州、深圳、东莞的职位占比最大。另外,在房地产类职位中,房地产销售最为热门。以"房地产销售"为关键词,通过找工作网职位搜索器能搜索出约3万个相关职位,而来自珠三角地区企业的占比6.6%。

  虽然房地产市场还未真正走出寒冬,房地产人才的需求也整体趋缓,但随着珠三角部分城市商业地产投资热度的加大,珠三角地区房地产人才市场将会出现新的增长点。


新能源 汽车:引领新能源发展新热潮

随着广州市汽车"限购令"的正式实施,新能源汽车受追捧,这似乎也预示着新能源产业在珠三角地区正开启着一轮新热潮。根据找工作网(www.66366.net)招聘指数的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7月,在珠三角地区,新能源行业人才需求量最大的三个城市依次是深圳、广州、东莞。其中以东莞的增速最快,其次是深圳。
  
8月初,广州市政府审议通过了《广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其中明确提出将重点发展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产业等3个百亿级新兴产业群;为了扩大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应用、加快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装备与服务业发展为切入点。在这之前,东莞市也制定了《东莞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专项规划(2009-2020)》,计划未来大力发展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产业,力争在2020年使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产值达到1200亿元。由此可见,新能源将是未来20年珠三角地区要重点发展的产业,而其中最值得期待的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随着汽车"限购令"、《规划》等多项举措的出台,新能源汽车产业必将会成为新的投资热点。  

  新能源行业的热潮对珠三角地区人才市场的影响也在不断显现。截止至2012年8月14日,在找工作网职位搜索器中以"新能源"为关键字搜索,近两个月内全国的网上发布职位数达1万余个,其中,来自珠三角地区的有2千余个,占总数的16.8%。行业内的热门职位有新能源销售和新能源投资顾问等。
在各方政策、措施的推动下,以新能源汽车引领的新能源产业在未来会迎来高速发展,它将会成为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一极,珠三角未来对于新能源产业的人才需求也将不断加大。  


本土"电商"蓄势待发,珠三角要自产自销

  近期,国内"电商"大战硝烟四起,京东、苏宁、国美公开宣战。号称"史上最惨烈"的"电商"价格战引无数网友前来围观。与电子商务企业"几家欢喜几家愁"的局面类似,其他互联网公司也是有喜有忧,人人公司的财报显示,其二季度净亏损为2490万美元,而门户网站中网易的第二季度净利润为1.38亿美元。互联网/电子商务企业的潮起潮落,让这个行业充满了无限可能,昨天你站在聚光灯下享受万众瞩目,今天他可能就是舞台上的新主角。而正是这种风云变幻的行业局势,以及企业之间的你追我赶,让互联网/电子商务行业成为一个广泛吸纳人才的行业。

  找工作网在2012年年初发布的《珠三角才市指数》中曾提及国内互联网巨头齐聚珠三角,名企聚集引领区域人才需求。半年过去了,珠三角地区的互联网/电子商务行业依然是人才需求大户。根据找工作网招聘指数的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7月珠三角地区互联网/电子商务行业的网上发布职位数达2万余个,占全国人才需求总量的19.8%,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2.3%,位居珠三角地区招聘热门行业的第三位;细分到城市来看,广州、深圳依然是互联网/电子商务行业人才需求的主力。

  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曾经说,"广东企业会制造不会卖"。纵观珠三角几十年来的发展,资金靠港澳台,品牌和渠道则依靠海外,自从受到金融危机重创后,珠三角企业外贸输出的海外渠道发生了问题,致使许多传统行业不得不从外贸转向内销。然而,对于这些传统行业来说,内销虽看似"救命稻草",实则却是解不了近渴的"远水"。因为对于很多企业来说,建立国内实体销售渠的是一项耗时耗力的系统工程,并不能立即缓解外贸受阻所带来的冲击,同时销售渠道的建设还会给中小企业带来沉重的经济压力。此时,电子商务就好比黑暗中的一道曙光,让很多中小企业看到了希望。只是,在电子商务迅速发展的前几年,珠三角地区的本土"电商"企业寥寥无几,倒是该地区强大的生产制造能力吸引了不少"外来的和尚","电商"巨头淘宝、京东、当当,百度、亚马逊等都在珠三角攻城掠地,把B2C做得如火如荼、风生水起。曾经有媒体这样评价广东的电子商务行业:"一方面背靠着全国最大的网购群体,另一方面却是本土电子商务龙头寥寥。外地商人来广东采购,用广东的物流把东西卖给广东人,转了一圈,税收和差价都被别人赚去了,自己却只分到小头。"

  面对电子商务巨头们的来势汹汹,广东省政府已经开始为本土"电商"铺路架桥。不久前,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明确表示要大力发展以电子商务为平台的现代物流业。广东省省长朱小丹在全省电子商务企业家座谈会上表示将出资5亿元人民币扶持电商。日前,广东省出台《关于鼓励支持我省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多方面放宽准入门槛,力挺电子商务。一方面,政府出资出力力挺本土"电商"企业,另一方面,珠三角地区的传统行业也正逐步向"电商"时代迈进。近期,广州长江(中国)轻纺城正与广东省高等院校合作筹建"长江轻纺电子商务产业园",将大量引进社会青年、大中专毕业生、电子商务企业进场开展网络贸易,着力打造中国轻纺业电子商务产业商贸平台。

从目前珠三角地区的电子商务行业发展形势来看,众多本土"电商"企业势必会和"电商"巨头们展开一场从市场到人才争夺战。虽然听起来有点"以卵击石"的感觉,但互联网/电子商务行业本来就是风云变幻,谁知道明天会不会跑出一匹"黑马"呢?可以肯定的是,珠三角要做强本土"电商"企业,势必会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珠三角地区将会对"电商"人才有更大的需求。  

"金改"推动人才交流 担保业前景堪忧

  2012年7月底,广东省政府正式对外公布了《广东省建设珠江三角洲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据悉,此次珠三角金融改革将重点围绕"国际金融、科技金融、产业金融、农村金融、民生金融"五个方面进行,设立三个"试验区",各城市会各有分工,目标是到2015年,金融业增加值占广东省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以上;到2020年,占比达10%以上,使金融产业发展成为广东省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说到改革中最重要的资源,非人才莫属。据找工作网招聘指数的统计数据显示,金融/投资/证券行业历来是珠三角的招聘热门行业。以金融改革的重镇广州为例,2012年7月广州金融/投资/证券行业的网上发布职位数同比增长22%,列珠三角各市之首。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今年3月底先行获批设立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温州,曾在4月中旬凭优厚的条件"挖角"珠三角的金融人才。如今珠三角的"金改"大幕拉开,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最为迅速的地区之一,珠三角在聚拢金融人才方面有着温州不可比拟的优势,这将为珠三角金融产品的研发创新和金融业务的扩大扩充提供巨大支持。

  珠三角的优势是温州不可比拟的,对人才的需求之大也是温州所不及的。中国金融智库的首席金融学家宏皓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虽然珠三角地区经济实力雄厚,培养和招徕的高端人才也要远多于内地,但想要进一步推动经济,仅凭现有的人力资源是不够的。此前温州的‘挖角’虽为珠三角地区带来压力,但这种方式也是值得珠三角学习的。未来,珠三角可能需要和北京、上海等地竞争人才。伴随制度开放招揽人才,才收到更好的效果。 "在8月上旬召开的泛珠三角区域地方金融合作与改革创新会议上,海南省常务副省长谭力曾建言,泛珠三角区域有必要建立金融人才的联合培养机制,通过交叉挂职、跟班学习等方式加强金融人才的培养与交流。从珠三角到泛珠三角,进而延伸到更广的区域,这不仅是为"金改"储备人才,也能通过人才流动带动区域联动,起到金融改革试点应该起到的辐射带动作用。

  珠三角"金改",中小企业融资也是关注焦点之一。广东信用担保协会日前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呈现的却是珠三角地区融资担保行业每况愈下的业态——广州、深圳、佛山等珠三角地区多个城市有近半数的融资性担保公司已处于歇业状态,而担保总体平均业务量则下降了25%~30%。作为中小企业信贷需求的晴雨表,担保公司业务的下滑体现出中小企业信贷需求的萎缩。据广东信用担保协会执行会长李思聪介绍,珠三角地区半数担保公司歇业有以下三方面原因:一是很多担保公司不愿意承担风险开展业务;二是商业银行放贷更加审慎,令担保贷款门槛随之提高;三是担保业本身在金融体系中处于弱势和从属的中介角色,对大环境变化的敏感度更高。上有银行,下有企业,无论哪一方有风吹草动都可能影响担保业的生存状况。

  对于珠三角担保行业的处境,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的教授林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指出:"即使有担保公司存在,珠三角内大部分从事实体经济的企业也很难从微薄的利润中拿出钱去负担几个点的担保费,拿银行的贷款。能够通过和担保公司合作拿到银行贷款的企业,不一定是在做实体经济,中间有很大一部分是在做炒作、投机等活动。现在珠三角推出‘金改’方案,全方位推进金融改革,但对于担保行业利好有限。担保行业大部分时间将疲于应付危机,未必能在‘金改’中抢到一杯羹。"担保行业要想在银行和中小企业间起好桥梁的作用,进而服务"金改"并获益于"金改",珠三角担保行业的洗牌,势在必行。
  

生物医药行业迎挑战 产业化人才匮乏

  生物医药产业是广东省的战略新兴产业之一。根据广东省的生物医药产业"十二五"规划提出的目标,到2015年,广东的生物医药产业需要实现总产值1800亿元,实现增加值600亿元,年均增长15%左右;需要拥有一批骨干企业,其中年销售收入超500亿元的企业有1家,超100亿元的企业有3—5家;需要突破掌握一批创新成果,获得100项以上具有良好产业化前景的国际或国家发明专利,拥有30个左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医药新产品;需要形成2—3个特色鲜明、产业链完善、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

  在国内,探索生物医药这一极具市场前景的产业,珠三角地区是走在前列的。以7月网上发布职位数在珠三角7市中占比达25%的深圳为例,为让生物产业能集聚式发展,国家发改委自2005年至今共批准建立了22个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这其中深圳于2005年6月首批入选。而据2011年赛迪顾问开发区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白皮书》描述,"深圳生物医疗设备、生物制药企业规模全国领先,以创新药物研发和产业化、药品制剂出口和生物医药研发外包为核心的产业体系发展较快。随着生物医药产业被列为深圳市"十二五"重点发展的三大新兴产业之一,以及国内首个国家级基因库在深建设,深圳作为我国南方生物医药产业核心城市的地位将进一步巩固。"然而,当面对"十二五"规划中所提出的一系列新目标,珠三角的生物医药产业要想实现跨越式发展,也必将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这其中特别引人关注的,就是珠三角在生物医药领域的研发成果能否产业化。

  珠三角生物医药行业研发成果的产业化程度在国内已属于领先,但在7月底由生物医药产学研联盟(深圳)主办的"转化医学与新药创制研讨会"上,广东中山大学药学院的专家就指出,"一方面因为从事创新药研发、生产的企业少之又少,另一方面又由于新药研发周期长、审批流程复杂、资金短缺等原因,导致‘从实验室技术到产业化之间的桥梁没有接通’,很多新药很难产业化。"这也暴露了珠三角乃至全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一些共有难题,比如,以仿制药为主的生产模式将遭遇自主知识产权保护的挑战;科研和贸易割裂严重,研发主体多是科研院所而非企业,导致科研成果针对性较差,转化率偏低;另外,有能力将生物医药产业化的人才长期匮乏。

  就此,广东省的生物医药产业"十二五"规划中也提出了应对建议:针对新药研发少,提出了"将自主研发、拥有发明专利或国家二类以上新药证书,并在广东生产的生物医药产品优先列入省自主创新产品目录。对于其中属于临床必需、疗效确切、安全性高、价格合理的创新药物优先纳入广东省增补基本药物目录以及广东省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符合政府采购政策的产品,优先列入政府采购范围";针对自主产权保护,提出"支持生物医药企业在化合物、制备工艺、临床用途及包装等多方面申请国内外专利,形成创新药物的专利保护网";针对科研和贸易割裂的情况,提出了"要推动建立高校、科研机构创新人才向生物医药企业流动的机制";而针对产业化人才匮乏的现状,则提出利用广东省关于引进领军人才和创新科研团队相关规定,进一步完善吸引、培养和使用三个环节相关政策待遇,加强国际高端人才的引进与合作,积极引进国内外生物医药研发团队和领军人才。对企业"请进来、派出去"的人才培育模式给予相应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随着"新医改"的深化,老百姓对提供"安全、高效、便捷、价廉"医药产品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珠三角生物医药行业内的大小企业该如何调整发展模式、招贤纳才,实现研发成果与产值的转化,最终做到既能惠及民生又完成政府制定的指标,让我们拭目以待。

  (注:本文所涉及的珠三角地区仅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中山、惠州市7个城市。)

分享到:
相关推荐
暂无相关推荐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Copyright C 2009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西安优才猎聘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陕ICP备2023003452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1102000469号

地址: EMAIL:admin@admin.com

Powered by 55299.net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