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招聘指数年终盘点学子篇
在2009年招聘指数年终盘点学子篇中,我们曾满怀憧憬,期待着2010年可以阳光普照,让焦躁不安的学子们能够顺利地找到自己心仪的工作。岁月不允许我们对未来做太多的遐想,转眼间,2011年已经来到我们面前。时值岁末年初,我们总习惯对过往进行一次深情地回望:2010年大学生就业情况如何?2011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将会怎样?就让我们在对往昔的反思中开始展望。
大学生就业回暖 2010年校招薪水很诱人
2010年年初的时候,"大学生做高薪民工"的讨论曾一度让我们再次为当时的就业形势感到焦虑,不过令人欣慰的是,随后我们也听到"大学生起薪上涨"、"校园招聘提前"、"大学生就业回暖"等利好的消息。2011届毕业生终于可以在紧张中得到喘息,开始对未来的路做一次重要的选择。
1、学子就业形势走好,但"牛市"并未出现
翻看找工作网发布的各月才市指数(http://arts.66366.net/cls/class_050502.html),我们不难发现在2010年招聘指数中出现频率最多的词汇莫过于"暴涨"、"火热"、"机遇",由此也能略窥一斑,2010年人才需求市场的大盘走势不错。而具体到校园招聘,从年初90家中国最佳人力资源典范企业预言要增加当年的校园招聘人数,到年末众企业纷纷进高校"抢人",这些消息都能让我们对2011年大学生就业充满信心。
虽然利好消息不断,但是大学生就业的春天并没有来临。根据找工作网发布的2010年才市年终盘点显示,虽然复苏和回暖是整个人才市场的主基调,但由于受到客观经济环境的影响,人才市场的回升趋势仍未达到2007年的乐观巅峰状态。而我们在媒体上看到"大学生就业‘牛市’"的消息只存在于某些专业和某些行业。2010年11月底,由上海交通大学联合东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以及华东政法大学举办的"名校名企优才"联合招聘会拉开序幕,主办方表示,整个招聘会呈现出"局部过热"的态势,这种现象并不能证明大学生就业已经进入"卖方市场"。2010年11月复旦大学发布的《复旦就业行业报告2010》指出,与2009年相比企业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稍微回暖,但是毕业生就业市场尚未进入"牛市",2011届毕业生就业依然面临诸多挑战。名校发布的大学生就业预警信息提醒学子们要小心谨慎,在人才需求市场还未完全恢复的情况下,学子们切勿盲目乐观、掉以轻心,还需抓住眼前的机会,该出手时快出手。
2、学子就业薪资回升,8000元起薪你信不信
除了企业对应届生的需求增长外,大学生就业起薪也在2010年有所提升。根据找工作网4月份发布的《2010应届生调研报告》显示,2010届毕业生薪资水平与2009年相比约有5%~6%的回升。
2010年10月,互联网企业扎堆进入高校,就此打响2011届毕业生争夺战。众企业纷纷打出薪酬牌,"15万年薪起,薪酬上不封顶"、"30万元保底年薪,只要你最牛"此类高薪诚聘的消息频现报端,让旁观者热血沸腾。然而根据2010年12月份找工作网校园招聘频道发布的学子小调查的数据显示,仍有4%的应届生签约薪资在1000元以下,而大多数应届生签约的薪资处于1000元——3000元之间,占参与调查人群的48%;另外,也有7%的应届生签约薪资竟高达8000元以上(含8000元)。(见图1)
在找工作网论坛上,针对应届生签约薪资的调查结果,有人持怀疑态度。网友"傻馒"发帖说:"在金融危机时期,有学子高呼‘被就业’,虽然2010年的就业形势转好,应届生‘被高薪’也不无可能,8000元以上的签约薪资怎么看都不靠谱!"不过绝大多数网友则表示这并不稀奇,在某些行业应届生起薪确实很高,而一些能力突出的应届生还能拿到上万的月薪。一位知名B2B公司的人力资源总监针对这一现象解释说:"媒体报道的‘应届生年薪20万元、30万元’其实是企业对外宣传的一种营销策略,这些信息只能表明2010年企业确实对应届生更加重视,但这种薪资水平并不具有代表性。至于8000元以上的签约薪水,对于应届生来说也不足为奇,不过这些应届生多以硕士学历为主。"在找工作网论坛上,网友"wendydue"发帖说:"我们曾经录用过的应届毕业生月薪最高为12 000元,因为那位同学既掌握了行业内比较领先的技术(他的导师拥有这项技术的专利权),又具备一定的领导能力,所以公司愿意付出高薪并培养他做团队的主管。"
其实,我们根本无需怀疑应届生能拿到8000元以上的offer,高薪能者拿,拿8000元的应届生必须要有8000元的能力还要承担相应的工作压力,不过毕竟这样的应届生只是少数。我们更应该相信绝大多数应届生可以经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在以后的发展中会拥有更多的上升空间,也可以拿到更高的薪水。
图1:2011届毕业生,你签约的薪水是多少?
在本次的调查中我们也看到,仍有22%的应届生到目前为止还没找到工作(见图1)。就业形势虽好,可每年的就业人数依旧在迅猛增加。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到660万人,较2010年增加了4.8%。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0年11月召开的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强调:"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各地、各高校需要高度重视,提早部署,力争2011年高校毕业生离校时初次就业率水平基本稳定。"对于2011年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既不能因为就业形势转好就观望徘徊、待价而沽,以至于错过最好的就业机会;也无需因为庞大的就业人群就诚惶诚恐、望而却步,对就业持消极悲观态度。"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大学生朋友还需在应聘和选择上做足功课,争取成为就业市场的主动者。
2010学子就业中三大老问题
与大学生就业相关的几个话题每年都会被我们拾起,虽是老生常谈,却值得我们关注。
1、零月薪:学子很受伤,也很恐慌
大学生就业压力管理论坛发布的《2010中国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显示,在专科学历和本科学历人群中,接受零月薪的人数比例相对较高,分别为18.5%和20%;同时,硕士和博士学历的被调查者中也有一成以上的人明确表示接受零月薪,接受零月薪时限最短为1个月,最长可达半年。
这些数据一经发布立即引起一场轩然大波,叹息声、愤怒声不绝于耳。虽然后来数据发布方出面解释,这些数据只是大学生就业的意向调查,并没有贬低大学生、支持企业之意,更非一些媒体所宣扬的"大学生已经零月薪就业",但是这一打击性的数据却在大学生心里留下伤痕,让即将踏出校门的大学生惶惶不安。
在这里,我们想提醒大学生,对媒体传播的信息要有一定的甄别能力,可以通过一些社会实践或者从自己的学长那里了解行业需求情况,不要被一些不利消息击垮而丧失就业信心。
2、文理就业不均衡:一个哭泣 ,一个欢喜
在2010年年底,哈尔滨出现这样的情况:理工科学生"忙"得很,文科学生"闲"得慌。根据当地媒体的报道,哈尔滨市理工科学生就业形势回暖,而文科生却一岗难求。除了哈尔滨,上海、广州、天津、成都等地都发出了类似的新闻。而在网络论坛上更有文科生自嘲的话语不断描述着他们就业求职时的无奈,例如"我学经济我悲剧,毕业工作没处去"、"我学历史我脑残,工作找得好心烦"……
根据找工作网发布的《2010年全国高校大学生就业状况调研报告》显示,本科生就业率最高的热门专业集中为理工类专业,例如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而就业率最低的专业基本都是文科类专业,例如法学、生物、工商管理(工商管理专业就业率低的院校为理工类、师范类设置了该专业的非综合类大学,其余综合类大学的工商管理专业就业率较高);就连硕士毕业生也存在理工类专业的就业率高于文科类专业的现象。毕业生就业不均衡其实与当前企业的用人需求有直接关系,根据找工作网的统计显示,有校园招聘需求的企业中,制造业占总数的37.8%,IT业占19.9%,金融业占15.2%,房地产业占7.8%,化工生物制药业占6%,理工科类专业毕业生在这些行业明显占有优势。
文科生就业难直接导致大量文科毕业生在就业时淡化专业概念,大范围撒网,以求得一份工作的消极心态。而这种"学不能用"的现象,则会让更多学生从心底呐喊"这大学上有何用?"
3、学历贬值:上大学还有何用
随着大学不断地扩招,学历贬值的问题愈发凸显。目前,这种现象不仅是普通高校毕业生需要面对的问题,也让一些名校毕业生倍感压力。社科院发布的2011年《社会蓝皮书》指出,国家重点教育工程"985工程"建设高校中,文凭出现贬值现象;这些名牌大学的毕业生能找到的第一份工作的平均月薪水平相较以往有所下降。由此可见,刚出校门的名牌大学毕业生的日子也并不好过。
2010年上半年出现的"用工荒"问题,让部分企业开出高价招揽民工,一些成熟技工的薪水甚至赶超白领。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1岁和22岁的大学毕业生与同龄的青年农民工工资都是"千元档",青年农民工的平均工资水平甚至略高于大学毕业生。如今,在国家高度重视教育的情况下,这样的对比让新一轮"读书无用论"苗头再显。出现这种现象究竟是我们的高等教育体系发生了问题,还是这样的比较过于功利?
近日,找工作网论坛针对"大学无用论"的话题,对应届生和已工作的在职者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应届生中有76%受访者认为"大学白上了,什么也没学到",而在职者中有70%的受访者表示"上大学确实没有"。调查的结果确实让人看着有些难过,然而部分大学生的生存现状则更让人觉得心痛。近日,"南京一大学生夜间兼职捡垃圾补贴生活被冻晕在街头"的新闻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面对残酷的现实,我们不可能每次都拿"发展前景"、"上升潜力"来安慰大学生。诚然学历不是衡量薪资高低的标准,但是大学生拿到的薪水至少要能满足个人生存。如果连捡垃圾大学生都可以做,难道现在学子的就业心态还没转变吗?
学历贬值的现象,不仅需要大学生进行转变观念的反思,同样拷问了现如今高校的教学内容和教育方式。有专家呼吁大学生要"看淡文凭、破除学历崇拜",其实,这样的结果并非大学生一方的力量就能扭转乾坤,毕竟在这条就业链上,大学生只是最薄弱的一环。
2010学子就业四大新现象
相对往年,2010年的大学生就业市场上既存如上所述的老问题,也出现了一些新现象。
1、国企成新宠,外企追捧程度下降
根据找工作网人力资源调研中心在2010年对应届生调查的相关数据显示,有34%的应届生最想去国营/事业单位工作,高出外资(欧美)企业8个百分点,位居第一位(见图2)。
图2:你最想去什么性质的企业工作?
早在2010年6月份,就有不少毕业生放弃外企的0ffer选择进入国企或者事业单位,曾经高高在上的外企正渐渐褪去光环。来自中山大学就业指导中心的王老师说:"2010年中大的学生已不如往常那样痴迷外资500强企业,许多同学只把外资名企的offer作为一个保底选择。相比2009年,约有40%的同学转向考公务员、进国企。"更有一些大学生宁可毁约后赔付违约金也不愿错失进入国企的机会。在找工作网论坛上,网友"小孩长大"发帖说:"我不想在四大拿命换钱,也不想在外企的高压环境下工作,国企是最适合我的选择。"
几年前外企的薪资对大学生较有吸引力,现如今,物价上涨、生活成本增加,但外企的薪资却变化不大,甚至有个别外企还在一定程度上缩减薪资;相比较而言,这几年公务员和垄断性国企的福利待遇却在不断地改善。福利好、待遇高,又有稳定性,这些诱惑当然会促使大学生改变择业方向。
2、退出一线,部分学子回乡发展
和多年来"奔向北上广"趋势不同,2010年我们看到一些大学生主动选择去二、三线城市就业。在找工作网论坛上,一则名为"留一线城市还是回二线城市"的投票尤其火爆,参与调查的大学生中有34%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已经决定离开一线城市,去二线城市或者回家乡发展。在大城市房价居高不下、生活压力持续增长的情况下,一些白领都选择逃离一线城市,大学生将就业的眼光转向中小城市,选择"逃离北上广"也是比较务实、比较理性的选择。
3、"拼爹游戏",靠父母找份好工作
一句"我爸是李刚"让大众的视角从以往的富二代转向官二代,人们在愤怒之余却又不得不感慨"李刚"道出了一个令人无可奈何的现实,那就是隐藏在我们生活中的"拼爹游戏"。它主要是指当今青年在上学、找工作、买房子等方面比拼的不是自己的能力而是各自的父母。
曾经我们一度对通过父母"找关系"、"走后门"而寻求工作的行为嗤之以鼻,但是在今天我们对这种现象已经见怪不怪了。有"关系"可走,有"后门"可进,这都是你进入社会的资本,也是你可以利用的资源,尽管这要归功于你的父母。此前有媒体报道称,父母社会地位越高,权力越大,社会关系越多,动员和利用这些资源为子女就业服务的能力越强,家人地位越高工作越好,有人惊呼:"父亲就业"时代来临。然而,北大教授岳昌君却指出,根据他多年的调查研究,按照就业影响因素从重到轻的排列顺序,列前三位的分别是"工作能力强"、"有相关实习和工作经历"和"学历层次高",而"亲戚的帮助"只排在第9位;在实际工作中,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学识和能力方面,人情和社会关系等方面的影响地位明显在降低。
不管是自己辛苦谋得一职,还是通过父母走关系介绍工作,在现如今的就业压力下都无可厚非。通过"关系"只是找工作的一种方式,其本质和我们在网上投简历、去招聘市场并无区别,"关系领进门,能力靠个人",无论依靠哪种方式,在我们得到工作以后都需要付出自己的努力。如果说有同学凭借着父母的"关系"飞扬跋扈、不思进取,工作以后仍旧依靠父母、不能独立,这种"啃老"的选择才是我们需要批驳的消极行为。
4、就业歧视:大学生求职遭拒,理由莫名其妙
我们常听到这样的鼓励,出身贫寒、专业不好、非名校,这都不是问题,只要你肯努力、愿意付出就一定能够找到工作。是,这些真不是问题,然而今天我们听到的有些把大学生挡在招聘单位门外的理由却成了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问题。"宁要本科男,不要研究女",就算你学历高,就算你有能力,你是女性,人家就不要你;如果你是男性,可别偷着乐呵,你身高175公分以上吗?你相貌、气质佳吗?别以为企业这是在招聘职业模特,人家这是在招网络编辑呢!好吧,以上条件我都满足,过关斩将总可以入你法眼吧?别得意得太早,你是本地户口吗?你是水瓶座吗?不是?不好意思,你可以走了……
不要误以为上面的场景是笔者在无聊时的凭空想象,由中国政法大学宪政研究中心发起,全国13座大城市的15所政法大学和高校法学院共同开展的"大学生就业歧视状况调查"中,以上无厘头的就业歧视只是冰山一角。根据中国政法大学宪政研究所发布的《当前大学生就业歧视调查报告》显示,中国11所"211工程"名校,涉及2000多名大学生,其中54.05%的大学生表示在应聘中受到过歧视;性别、户籍、政治面貌、身高、长相、年龄、婚育等都是大学生就业中遭遇的歧视内容。有68.98%的用人单位对大学生求职者的性别有明确要求;有59.14%的用人单位对大学生求职者的户籍地域有明确要求。
天下之大,无奇不有,不知道企业这样莫名其妙的招聘要求是在试探大学生应聘者的底线,还是在就业难的形势下趁火打劫。如果因为工作能力不足被企业筛下,大学生也能输得心服口服,并知道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可如果是那些莫名其妙的拒绝理由,让处于求职困境中的大学生该走向哪里呢?
经过这一番回味,我们可以看到2010年的大学生就业市场有喜有忧,不过这总比2009年时的乌云密布要好得多。2010年,人才市场逐渐升温,企业招聘需求放量,应届生起薪回调,这些足以让学子们心中充满温暖,虽然庞大的就业人群依然昭示着2011年的就业压力,不过我们有理由对2011年充满信心。(完)
Copyright C 2009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西安优才猎聘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EMAIL:admin@admin.com
Powered by 55299.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