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15991982989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职聘指数

2009年职场展望:危机下 谨慎前行

来源:猎头网 时间:2020-12-18 作者:猎头网 浏览量:

2008年是不平凡不平静的一年,不平凡在于中国成功举办了奥运,神七宇航员完成了月球漫步;不平静在于年初的雪灾、512汶川大地震后,9月掀起的金融海啸再给人们带来沉重打击,世界各国都被卷入其中,面临困境和挑战。

据找工作网(www.66366.net)的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全国才市招聘有效职位数呈"冰火两重天"的趋势,但分水岭并未出现在9月,下滑趋势从10月才显现出来,一直持续到年末。10月全国招聘需求大幅下滑调整,有效招聘职位数锐减5万多个,上海、北京、深圳、广州等一线城市招聘需求数全线下跌,民营企业更是在10月硬生生地削减一万多个招聘职位数,让人有"割肉保本"的寒意。11月,找工作网职位大盘再度缩减近3.5万个有效职位数,12月,招聘指数全国企业招聘有效数报收81万,与1月相比减少了10个百分点(见图1)。供大于求的不平衡性骤然加剧,这让不少正在求职中的人深感心寒,应届生更颇有生不逢时的感慨。不过情况并未如大家想象的那么糟,从同期环比的情况看,2008年年末的企业招聘需求和2007年持平。

图1:2008年1-12月全国才市有效职位数比较图

数据来源:找工作网

虽然上海、北京、广州等一线城市仍然引领全国大部分职位需求,但在几近年终时,可以明显地看到一线城市人才需求收紧幅度加强,二线城市虽也有收缩,但大多城市是直到12月才出现了一个回落明显的态势,2008年总体招聘态势较为稳固,武汉、长沙、成都、合肥、天津、大连更是其中的亮点,而昆明、郑州、福州、长春等城市到目前为止从数据表现来看,未受到金融危机太大的冲击。

招聘指数职场大势盘点

困境1:金融危机侵袭全球 企业招聘预期放缓

金融危机要多久才能熬过去?目前就连神仙都不能回答这个问题。明年一季度的L型转弯的看法过于乐观,而持U型转弯看法的更为普遍,明年三季度可能是最难受的低谷,熬过彼时,也许就是反弹之时。

在这种态势下,更多企业在2009年将秉持观望态度,招聘计划放缓或者干脆不招。因为企业在经济衰退期大肆招聘、收购、扩张、投资,都将要承担比原有风险更大的风险。而新劳动合同法及其条例解读的对于企业的影响也依旧持续,面对用工弹性降低,劳动仲裁翻倍的局面,企业不得不谨慎招聘计划。在高端人才的招聘上,招聘时间也将延长,因为企业招人花费流程的将更长,需要向亚太地区,甚至总部申报。为了节省招聘成本,企业也将加大内部推荐的力度。

据招聘指数的各性质企业招聘有效数来看,外商独资欧美企业10月后招聘需求出现不小的收缩,可见此次金融海啸对国内的外资企业产生了较为直接的影响。不少外资企业总部对中国的分支机构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要求在扩张的同时加速盈利的步伐,因此这些在中国的外资公司将要面临更具压力的销售、渠道布点和盈利目标。此外,不少公司调整了销售人员的激励体系,加重了绩效奖的比例,更灵活也更具考验。

巴菲特有句深入人心的投资理念名言:"当别人都很贪心的时候,你要很小心;当别人都很小心的时候,你就可以很贪心"。目前"抄底"成了热门词汇,包括"人才抄底"。此时不失为招聘技术专才和高端人才的契机,有些企业希望藉此进一步优化管理,提升队伍,为下一个增长周期的来临奠定好人才储备的基础。

而就企业招聘成本来看,未来企业若招人,势必更加善用有成本优势于企业和求职者双方都便捷的网络招聘渠道。对于网络招聘近期最急迫的课题是如何打破同质化,拿出优势产品,进一步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困境2:个人职业规划谨慎低调 高端人才跳槽意向保守

去年此时,CPI上涨,群众纷纷要求涨工资;今年此时,情势逆转急下,保住饭碗是第一。目前对于个人最大的困惑是,影响就业前景的因素不是自己所能掌握的。换言之,并非自我努力,做到最好就能实现目标,失去了大环境的支撑,轻则被困在一个无法展示拳脚的束缚环境,重则举步维艰。

职场中人降低预期,纷纷重新调整职业发展机会,职业发展通道狭窄、业内行情下滑厉害的职场人士不得不接受较低的待遇和强势的买方市场。对于还未起步的金融业未来中高端人才来说,竞争更为激烈,不少本想进入投行和银行业大展拳脚的MBA和名校金融业学生竞相争抢日益减少的职位offer。其中有些人转而向咨询业寻求职位,而咨询业本身也面临客户及潜在客户削减成本减少项目的挑战。

而金融危机对商学院本身倒是有所收获。报考人数在不断上升,因为失业者和陷入职业瓶颈期的人士需要平稳度过经济衰退期,这股趋势将会持续至少2—3年。拜金融危机所赐,风险管理在未来3—5年内将会成为许多商学院的重要课程之一。

而在裁员风暴中留任的员工也并不轻松,他们将要承受更大压力,因为人力成本的减少,他们现在1个人要做2个甚至3个人的事情,而人力成本的减少对公司运营、流程等也会带来很大影响,请示汇报的优先级都将发生变化。

在危机下,唯有高端人才站在卖方市场的最前端,可以说,他们受欢迎的程度比之前更甚,但在不稳定的外界情况下,他们的跳槽意向也更趋向保守。在眼下的环境,国内企业对高端人才的渴求更为剧烈,但对他们的期望值也相应地更水涨船高,这其中不排除一些企业救急救火,好比前些日子陷入困境的热刺、皇马的换帅,希望看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高端人才对此的考量和风险评估也更为精细。

招聘专家建议有跳槽意愿的个人在此时更要注意建立个人的职业品牌,提高个人知名度,多为自己创造圈内的口碑,多为自己塑造圈内的专业性,积极建立自己的关系网,让对你感兴趣的人通过更多的渠道了解你。在眼下,更要善加利用人脉关系,在工作机会推荐上能帮到别人的尽量帮忙,为自己储备好丰厚的人情帐户,便于日后提取救急。

困境3:企业加薪预期调低 非一线城市有惊喜

据找工作网的《离职与调薪调查报告》显示,2008年全国全行业的离职率达到23.1%,比2007年有所升高,这其中包含在当前经济形势多变的情况下,企业为了解决自身面临的经济困难,不得不进行一些人员的调整因素。其中,房地产行业的离职率高居所有行业之首,其次是高科技行业,人员最稳定的行业当属服务行业。而让服务业如此稳定的原因在于现代服务业(如金融业、媒体、出版、交通物流等)的整体离职率都比较低,平均在15%以下。从职能上来看,销售市场和行政人事财务的离职率比2007年分别下滑了3.4%和1.7%, 2008年他们都谨慎地选择了"卧槽"。

2008年是复杂的一年。上半年CPI仍一路上涨,企业和员工对于调薪预期都比较高;紧接着,PPI上涨,企业原材料等一系列成本显著增加,此时企业调薪的预期开始降低,HR面临员工高昂的调薪预期以及成本快速上升的双重压力。金融危机的爆发迅速波及全球,情况急转直下,不少企业出现了经营困难,并传出大量的企业裁员信息。鉴于2008年下半年经济危机对企业的影响以及对未来的预期,HR们对2009年调薪预期相对于2008年实际调薪幅度有了大幅的降低。据找工作网的《离职与调薪调查报告》显示,2008—2009年度企业加薪预计为6.1%。其中,外商独资企业的加薪幅度下降最大,相对于上一年度的增长降低了7.3个百分点;其次为民营/私营企业,其下降幅度达到6.2%,在经济不景气的状况下,发展中的民营/私营企业的受到了严峻的考验。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非一线城市的加薪预期也出现了下滑,但其年度调薪幅度已经开始赶上甚至超过了一线城市。据找工作网的《离职与调薪调查报告》分析,一方面的原因是这些城市平均薪资的基数比较小,加薪不多但是上涨比例较大;另一方面是这些城市为了促进自身的较快发展,为了吸引和保留企业需要的人才,往往会采取提高员工的薪资待遇的措施。

招聘指数行业大势展望

2009年最受影响行业:金融、外贸、房地产、加工制造、汽车等

金融、房地产、外贸在金融海啸中受到的冲击是最大的。但国内房地产业的低迷从年初就出现颓势,只是现在更坏,并且由此拖累了建筑装潢业。据找工作网的《离职与调薪调查报告》显示,房地产业薪资下调的幅度最大。相对于上一年度的调薪增幅,房地产行业下降了7.4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房地产中介、建筑、装潢、芯片制造、电子、能源化工、汽车、贸易等受宏观政策、出口、海外投资等影响较大的行业,是加薪幅度大幅下调的主要行业,而服务行业和传统行业所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

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蔓延和国内外经济周期性变化的影响,特别是外需减弱、要素趋紧、成本上升等带来的巨大压力,加工外向型企业和中小出口外贸企业深感压力,感受到了冬天的寒意。尤其是一些之前经济发展迅速,但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支撑发展的省市,下半年以来,经济下行趋势进一步延续。
此外,由于资本投资削减以及产能利用率降低,半导体加工业迎来了裁员的寒冬;充裕的库存、一路走低疲软的石油价格让油气、钢铁行业的日子也愈发难过,金融危机导致资本和信用市场发生结构性变化,贷方要求更高回报,对于油气项目盈利的要求更高,中小型公司生存艰难,合并不可避免;消费能力下降让汽车及其零配件业进入了冷冻期,美国三大汽车巨头更是濒临破产困局;而个人消费趋于理性,公司减少控制公关出差费用也让旅游酒店业的促销力度加强,吸引消费人群。

金融业:不能以"冰点"一概而论

金融业可谓2008年受打击最突然的一个行业,也是受到金融海啸冲击最直接的一个行业。2007年国内校园招聘还一片热火朝天,各大银行积极在全国各地布点——到二线城市去,到三线城市去,深入到农村去。转眼间,已成"冰点"。但对于国内金融业的走势,我们不能以"冰点"一概而论。

根据来自金融垂直网站"酷评网"的分析,金融业处于"冰点"的一方在于基金证券业,由于不看好2009年行业的发展,以及今年基金公司和券商对员工降薪的影响,基金证券业的员工转行意向增多,特别是从事销售和基层工作的员工,已经转行或正在预备转行的人不在少数。根据酷评网调查显示,在证券、银行、保险这三个金融行业中,证券领域的销售转行最多,占该行业销售从业人员的26%。

而银行业因国家注资发展平稳,银行保险业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受到的冲击相对较小。高盛近期发布了名为《2009年展望:危中有机》的报告,报告认为2009年中国银行业虽然会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上半年部分时候表现走弱,但是市场的盈利预测看上去仍较为乐观,银行业的整体发展趋势平稳。

在《找工作网》人力资本论坛上,我们专访了德勤中国区人力资本咨询合伙人王大威先生。王大威先生认为当前金融危机下的中国金融业正处在一个强烈的变革期,业界产品创新的速度放缓。在当前金融危机的环境下王大威先生认为金融业急需的关键人才主要表现在客户、风险、产品这三方面。

银行业:一是客户开发人才;二是客户服务人才;三是风险管理人员,原因之一是人才短缺,原因之二是目前风险控制的重要性愈加突现。

证券业:一是客户开发人才;二是产品创新人才,企业需要在短时间内推出新产品来应对目前的市场。三是财务管理,这也将会是证券业一个关键人才所在。

保险业:一是客户开发人才;二是精算师,主要负责开发和风险控制;三是团队管理人才,作为保险的销售团队管理者,自己不卖保单,只需要管理销售团队,推动成员实现最优销售业绩。

制造业:并非毁灭 但不乐观

2008年10月15日,位于东莞的全球最大玩具代工企业的港资上市公司合俊轰然倒塌,成为金融海啸中中国企业倒闭的第一案。市场不景气导致消费力下降,劳动力成本增加,服装纺织、玩具、小家电等均受到强大冲击。此后,珠三角不少加工制造型企业不幸步其后尘,而长三角一带,尤其是家具制造企业也遭受了沉重的打击。然而,制造业的颓势并不能都怪罪于金融海啸,金融海啸前,中国制造业已呈颓势。

究其原因,我国的加工制造业主要依靠能耗,本身能源发展格局没有转变;依赖低成本、低价格竞争格局,代工缺乏自主品牌,竞争力处于弱势。金融海啸下,更要进一步面临能源、资源的收缩短缺,而若全球实体经济进一步恶化,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将会抬头。

然而中国制造业产业链业和配套条件均业已成熟,物流条件也得天独厚,因此即便处于低谷期,我们也不应太悲观。唯一最大也会造成日后最危险的问题是,我国的制造业缺乏自己的品牌,而且中国的制造业在产业链的最下游,一直以来靠的是低价的"人海战术"。如果不改变这样的局面,即便制造业能生存,但也仅是生存而已。

2009年亮点行业:

基础建设
目前国家重点投资的基础建设无疑是2009年的亮点之一,路桥专业人才、民用建筑专才行情继续看好,工民建管理人员、项目经理、注册造价师、建筑师供不应求,而512汶川大地震令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这一课题的研究投入更多。

与此关涉的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城市规划、环境工程、生态保护和环境建设人才也被看好。

可再生能源

巴菲特在2008年10月大手笔对比亚迪出手的消息一石激起千层浪,即便众多纷纭,但大多人士认为巴菲特把关注中国的目光从传统能源转向了绿色能源,看好比亚迪新能源业务的发展前景。安信证券分析师刘军认为,因世界各国对减排二氧化碳有共同的理念,"长期来看,纯电动汽车的发展是大趋势,但现在来看,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前景更为明朗。"

雷克萨斯早在3年前就推出了第一款混合动力豪华车,梅赛德斯—奔驰也宣布它的混合动力汽车将于2009年在美国上市,宝马、保时捷和奥迪也都许诺会在未来2年内推出混合动力汽车。对于冰冻期中的汽车行业来说,无论是走大众路线还是走豪华高档路线,节能减排是大势所趋。

而作为千禧一代的未来高级人才,"绿色"更是他们的兴趣点和他们的世界观。他们是消费的一代,但同时他们心系世界环境和公益事业,他们希望投身绿色商业、对环保咨询和再生能源注入颇多关注,并且寄望未来这些词汇对于企业不仅只是概念或者包装,而能切实产生积极效应。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先生在第三届中国新能源国际高峰论坛上表示,我国太阳能电池的发展跃居世界第一,太阳能硅材料的投资已经成为各方面新能源投资的热点。但当前的全球金融危机会对新能源产业发展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比如说主要依靠国外市场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可能会遇到严重的需求不足,从而也会影响光伏电池生产企业的效益和它的发展速度,风电的建设也会由于电力需求的下降,而影响电力系统建设风电的能力,一定意义上也会影响风电发展的速度。但是总体来看,当前金融危机不会影响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总体趋势。现在无论是技术人才还是研究人才、管理人才都很欠缺。,可再生能源是一个边缘产业,不少学科都可以切入进去,所以,在应用人才上的压力不是很大,但却缺少大量的研究人才和技术开发人才。而可再生洁净能源作为近年来的新兴学科,目前只在我国少数重点院校开设。华北电力大学今年就设立了全国首家可再生能源学院。市场催生需求,相信随着这一产业的发展,会有更多的高校跟上这一步伐。国家也在研究成立可再生能源发展研究中心,并出台系列的配套管理措施来加快人才培养和人才队伍建设。

医疗电子

医疗电子的领域非常广,从电脑断层模拟摄影、核磁共振、超音波定位体外震波碎石装置、正子造影等大型设备,到家庭用的电子血压计、耳温枪、电子血糖计等居家医疗消费产品都是。英特尔早已表示将规划发展数码医疗(Digital Health)平台,而鸿海的郭台铭也宣布过将跨足新兴的医疗电子业。

据Databeans预估,半导体元件应用在医疗设备市场,2009年将达到1,790亿美元。MediSTAT与PMS的报告也指出,2005年全球广义的医疗设备市场规模高达3,172亿美元,其中又以健康科技电子设备(占732亿美元)、医疗视讯诊断与监控设备(占366亿美元)最具成长力。

由于应用到人体的医疗器材会牵涉到繁琐且投入大,时间拉锯长的卫生法规与认证的问题,"个人保健"与"远距医疗"成为医疗电子业较易切入的领域。随着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在居家照护的预防医疗趋势下,未来"数码医疗"必将是医疗电子的发展重心。远距医疗照护需结合生理监测产品、无线蓝芽通讯、电脑、网络等数位技术,据悉,英特尔、IBM、惠普、摩托罗拉、三星等国际大厂商已开始纷纷对此磨拳擦掌。

医疗电子是高度跨领域产业,非常缺乏电机、电子、机械、机构、材料、化工、医学、人机介面、软体、工业设计人才投入,特别是跨两种以上专业的人才更罕有。而目前医疗影像设备开发、医疗电子器械维修工程师、硬件以及软件研发工程师、结构设计工程师在该行业均很抢手。
 
Wells Fargo Economics的经济学家Michael Swanson说:"具备正确的态度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比任何预测或计划都要强。"看来,2007年最流行最热血的那句名言"不抛弃,不放弃" 并未过时,当下,我们更需要这种态度和精神,让自己在严冬中站直了别趴下,春天总会到来的。

分享到:
相关推荐
暂无相关推荐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Copyright C 2009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西安优才猎聘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陕ICP备2023003452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1102000469号

地址: EMAIL:admin@admin.com

Powered by 55299.net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