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白下区、原秦淮区合并后,新秦淮区把推动居民实现更高质量就业作为就业工作的第一要务,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努力让就业创业政策更加充分完善、就业创业服务更加扎实高效、就业服务管理更加科学规范,让老百姓享受到区划调整带来的实惠。
一、整合扶持政策,完善扩大数量和提高质量并举的促进体系,让更多人稳定就业。原白下区于2008年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自主创业促进就业的试行办法》,在落实省、市创业扶持政策的基础上,在创业场地租金、小额担保贷款贴息、创业培训、创业园(街)创建补贴等方面,增加了补贴、奖励的项目和幅度,原定试行3年,后因此项政策深受自主创业人员的欢迎,一直延续至今。而原秦淮区执行的是省市相关扶持政策,未出台相关优惠扶持政策。两区合并后,新秦淮区在原白下区创业扶持就业的优惠政策的基础上,结合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万名青年大学生创业计划的意见》(宁委发〔2012〕33号),突出鼓励青年大学生创业,以资助优秀创业项目、支持创业载体建设、提供创业场地扶持为主要内容,制定出台《秦淮区关于落实青年大学生创业计划的实施办法》,努力让新区的自主创业者,特别是大学生创业者能够得到更多政策层面的扶持和实惠。2012年,原秦淮区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所需的紧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在全市率先制定出台了《高技能人才培训补贴和奖励办法》,加大对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资金投入,主要用于激励失业人员、用人单位、职业培训机构参与高级工以上培训工作的积极性,既加快了区域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步伐,又超额完成了现代化指标中规定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数。原白下区未制定相关政策。两区合并后,继续加大对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资金投入,延续执行原秦淮区《关于高技能人才培训的补贴办法》,计划到2015年末,新增加高技能人才3000人以上,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技能人才支撑。
二、整合创业载体,打造多层次、多样化的创业载体集群,让更多人良性就业。老白下依托白下高新园区,建立紫金(白下)科创特区,在建及建成科技产业载体达140万平方米;打造瑞金科技创业创新街区,未来5年将新增创业载体150万平方米。老秦淮探索推进宜家南侧、普天、大明路西侧和二机床厂的"3+1"特别社区建设模式,规划建设科创载体70万平方米。两区合并,不仅使科创特区的数量增加、空间扩大,而且能够在更大范围内合理配置孵化器、加速器等功能载体,为新秦淮扩大建设一批创业园、创业楼宇等园区型创业基地,推进建设一批具有孵化功能、可持续发展的创业孵化基地,形成多层次、多样化的创业载体集群,提供了更多的有利条件。一是围绕三大优势建设创业载体。文化旅游、商务商贸、科技创新是新秦淮最突出的标志性优势。依托老秦淮的省级文创产业示范基地----晨光1865园区,以及门东文化创意街区和正在启动建设的国家领军型人才创业园,新街口商业贸易街区,瑞金科技创业创新街区,通过整合扶持创业的各类资源,逐步推动围绕三大优势建设创业载体的有序发展。二是围绕三种模式构建创业载体。打造以紫金(秦淮)科创特别社区为核心的科技创新创业载体,以光华创业园为重点的大学生创业示范载体,以创业街区为支撑的大学生创业基础载体,努力把创业载体建设得体量更加充足、功能更加完备、特色更加鲜明。三是围绕三个层次推进创业孵化。依托各街道建立创业苗圃,为初始创业者提供3-6个月的育苗过程;依托光华创意园、伯利兹创业园、蓝翎创业园为创业企业提供2年的预孵化;依托紫金(秦淮)科技创业特别社区为创业企业提供深度孵化,建立创业企业"苗圃 预孵化 深度孵化"的三级孵化体系,形成层级清晰的创业载体布局。
三、整合培训资源,提高劳动者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让更多人体面就业。两区合并前,在实施项目化培训模式、建立培训质量保障体系、形成人岗匹配对接机制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原秦淮区区域内没有高校,没有一所市级以上科研院所,培训资源非常匮乏。原白下区拥有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解放军理工大学等13所高等院校,拥有28所、55所等37家科研机构,培训资源密集丰富。在当前失业人员参加技能培训的热情低、用人单位组织技能培训的积极性不高的情况下,两区合并后,新秦淮院校和社会培训机构的资源将得到充分整合,院企合作将进一步完善,培训资源将实现共享与互补。一是整合办学资源。根据新秦淮公共培训机构、社会办学机构、各类实训基地的分布情况,整合辖区内社会办学单位师资力量、技能鉴定资格等方面的办学资源,建立以就业前培训、在职培训、再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为系统的劳动者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确定"拳头"工种,开展"品牌"培训和有区域特色的地区性培训"品牌",形成以区职业培训中心为龙头,社会培训力量参与的职业培训网络,努力满足各类群体在就业不同阶段的多样化培训需求。二是整合部门资源。区人社局联络区财政局积极筹措培训资金,与区教育局协调指导各类职业院校和社会培训机构开展"双证"培训,与区民政局协调为退伍战士、军嫂、随军家属提供就业培训服务,与区妇联联合举办妇女创业培训班等等。发挥原白下家庭服务行业、原秦淮汽车服务行业发展较快的优势,做好技能人才需求预测和培训规划,形成部门行业协调多层次开展职业培训的工作机制。三是整合实训资源。发挥区公共培训中心引领作用,带动区域内社会培训单位争创南京市诚信培训机构,在一些知名品牌企业、管理规范的企业打造集技工教育、再就业培训、创业培训、技能鉴定为一体的综合公共实训基地,提高培训质量。通过政府部门、公共职介、用人单位三方的有机结合,把青年见习计划搭建成"青年就业的桥梁",为新成长劳动力创造实践中学习、学习后就业的机会,提高培训的档次和等级。
四、整合服务平台,着力营造公平的就业环境,让更多人均等就业。从失业人员的基本情况看,原秦淮区就业困难人员占就业总人数比重大,就业困难人员达18504人,每季度享受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在6000人次左右,失业人员控制数在4000人左右。原白下区人口密度大,就业困难人员达21136人,每季度享受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在5500人次左右,失业人员控制数在7000人左右。两区合并,为全面加强新秦淮公共就业服务能力建设带来了可能。一是扩大服务供给。从区域地理位置上看,原白下区的人力资源市场位于偏东方向的苜蓿园大街112号,原秦淮的人力资源市场位于偏西方向的中华路505号,两区合并后确定保留两个人力资源市场,原白下区建康路、升州路以北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可到中华路505号,原秦淮区大明路以东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可到苜蓿园大街112号,就近办理就业、保险、维权等业务,从方便老百姓办事的角度正好形成互补。二是创新服务方式。无论是原白下的市民服务中心,还是原秦淮的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公共就业服务都要着眼于新秦淮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情况、新特点,以方便服务对象为目标,再造服务流程;以适应各类服务对象需求特点为目标,强化职业指导;以规范服务行为为目标,实施统一的服务标准。三是加强统筹管理。两区合并后,要发挥人社保障信息系统作用,以信息数据为基础,加强统计分析预测,全面整合就业岗位资源,丰富用工信息内容,统筹管理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实现就业服务工作的统一运行管理,实现就业服务资源效能最大化,让各类、各层次失业人员择业求职及各类用人单位选人用人的范围将更大、更宽。(秦淮区人社局 卢小兵)
Copyright C 2009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西安优才猎聘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EMAIL:admin@admin.com
Powered by 55299.net